便攜式濁度測定儀是一種用于快速、準確測量水體渾濁度的設備,其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的散射和吸收現象。渾濁度是水中懸浮顆粒物的濃度,它通過影響光的傳播,導致水體的透明度下降。通過測量水中懸浮顆粒對光的散射程度來定量水的渾濁度。
便攜式濁度測定儀的核心原理是通過照射一定波長的光到水樣中,測量水樣中懸浮顆粒對光的散射效應。水中的懸浮顆粒、膠體物質或微生物等,都會對通過水體的光產生散射作用。散射光的強度與顆粒的濃度、大小和形態等因素有關。顆粒物越多或越大,散射的光強度也越強,從而渾濁度值越高。
便攜式濁度測定儀的工作過程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步驟:
1、光源照射:儀器內置的光源(通常是氙燈或LED燈)會發出特定波長的光,光線會被射向待測的水樣。常見的測量波長為860nm(近紅外光),因為該波長對水的吸收較小,并且適用于大多數水樣。
2、光的散射:當光通過水樣時,水中的懸浮顆粒物與光發生相互作用,導致部分光線發生散射。根據顆粒物的大小、形狀及濃度不同,散射的光的強度和方向也會有所不同。

3、散射光的檢測:散射的光會被儀器的光接收器接收。它會選擇一個特定的散射角度,常見的有90度散射角,這是因為90度角的散射光較為穩定,能夠有效反映水體的渾濁度。
4、信號轉換與處理:接收到的散射光信號會被轉換為電信號,并經過儀器內部的信號處理系統進行放大、濾波和分析。儀器會根據散射光的強度計算渾濁度值。
5、顯示結果:經過計算和處理后,儀器會輸出渾濁度值,通常以NTU(散射光渾濁度單位)表示。NTU值越大,表示水中懸浮顆粒越多,水體的渾濁度越高,反之則表示水體較為清澈。
便攜式濁度測定儀通過測量水中懸浮顆粒對光的散射程度,來定量分析水的渾濁度。它廣泛應用于水質監測、環境保護以及工業生產等領域。由于其便攜性和高精度,已成為水質分析的常用工具。